生态经济的哲学审视

2019-03-11 16:08:45

  马克思指出,要探索社会的奥秘,应回到顽强的经济事实之中。对于哲学而言,危机与否、贫困与否、繁荣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关注当下的经济生活,是否将目光投向鲜活的经济世界,是否能从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中获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思想养料。经济生活是哲学生长的肥沃土壤,哲学的繁荣离不开鲜活的经济学。“精湛的经济学前提是一种精湛的哲学”(狄兹根语)。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发展不可持续等困境,表面看是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思路与发展理念问题,实质则是经济发展观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孤立性、片面性、反自然性和反人性。缺乏哲学引领和规范的经济发展,必然是短命经济和不可持续经济,必然会违背人类经济发展初衷,甚至会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反面,走向人类文明进步和追求幸福安康的反面,最终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李彦龙著,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9月版),深入研究探讨生态经济自然观、生态经济价值观、生态经济伦理观、生态经济人学观等生态经济哲学问题。

  全书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这一红线。在生态经济自然观部分,从马克思恩格斯“两个矛盾”“两种危机”“两个和解”出发,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深入分析,认为生态经济自然观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荣基础上的自然观,是坚持发展性、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原则的自然观,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自然观,是坚持发展与保护兼顾、在保护中求发展的自然观。在生态经济生产观部分,作者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观思想,批判了传统生产观的盲目性、片面性、反自然性和反人性,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生态经济生产力和生态经济生产力系统,提出“绿色科技是第一生态经济生产力”的论断。

  在生态经济价值观部分,作者首先对马克思的价值思想进行梳理,并运用梳理成果对当今关于自然价值的争论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认为吸纳自然生态价值,反映自然要素在价值创造中作用的经济价值,就是生态经济价值。在生态经济伦理观部分,作者从经济伦理的时代演化、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伦理思想出发,结合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研究生态经济伦理,从自然性、人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对生态经济伦理进行探索,指出生态经济伦理是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进步的关系,因而是生态优先下的全面发展伦理;是在不损害子孙后代环境前提下,协调当代经济发展与后代经济发展的关系,因而是公平优先下的可持续发展伦理;是坚持以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人的生态、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因而是人的全面发展优先下的人本发展伦理。

  在生态经济人学观部分,作者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经济人学思想为指导,分析了休谟、亚当·斯密、李斯特等人的经济人学思想,并通过对“经济人”的演化、“经济人”的生态化的分析和探索,进一步提出“生态经济人”的概念,认为“生态经济人”是一个具有生态意识、生态良心和生态理性的人,是一个具有利己、理性、最大化和“文明的自利”的人,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生态经济现象,研究和探索生态经济现象背后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生态经济中的自然观、生产观、价值观、伦理观以及经济人学观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书中对于生态经济生产力系统、绿色科技是第一生态经济生产力、经济价值生态化、经济伦理生态化、“经济人”的生态化以及“生态经济人”的阐述有利于深化对生态经济的研究。不仅如此,作者还在经济哲学基础上对生态经济哲学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为生态经济哲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作出了有意义的铺垫。

  只有在理论上保持清醒,才能在实践上做到自觉。书中对生态经济的哲学审视,尤其是对生态经济的理论分析和探索,有助于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进而在实践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联系QQ:3033380280 文章部分来自网友上传或者网络,若侵权请联系 立马删除 蜀ICP备2022011028号-2